11月26日,中美绿色基金CFO寇日明出席了由环球网主办的环球趋势大会——ESG高峰论坛,在“从CSR到ESG——国际投资重心的改变”的圆桌论坛上,寇日明从股权投资人的角度出发,分享了关于ESG投资的几个观点:


  一,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股权投资人不仅会直接参与公司的治理,而且可以通过董事会间接地影响战略方向、经营决策等公司管理层面事宜,所以,和债权人相比,股权投资人对于企业的影响力要大得多。正因如此,股权投资人在其投资行为中,能否坚持ESG投资的标准就尤为重要。


  二,遵纪守法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最低标准,同时也是制度边界。判定一个企业的好坏有两个标准:一个是财务效益,另一个是社会效益。财务效益反映了企业能否通过高效地组织和利用资金资源、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向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为投资人创造优厚的回报;社会效益是指企业在其整个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能否自觉地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关注企业各种行为的社会外部性影响。守法合规经营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最低标准,同时也是制度边界。当企业在这个边界之内经营运行时,企业的财务目标和ESG目标是一致的。当企业超越了这个边界履行社会责任,甚至无限制地履行社会责任时,就可能会产生牺牲股东利益的后果,甚至会导致企业财务目标和社会责任对立起来的情况。所以,企业在法律容许的范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是一个企业履行其社会责任的最低要求,也是最高原则。


  三,无论ESG还是CSR,首先应该是一个制度问题,而不仅仅是一个道德问题。制度问题又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制度的制定,要尽可能地定量化、动态化。比如企业的节能环保问题,对于不同的行业,不同的时点、不同的地区,要形成一个可以执行的制度体系,而且还要与时俱进,随着技术进步,不断地update。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制度目标,就很难对企业是否履行其社会责任、在多大程度上履行其社会责任做出判断。其次,制度的执行和落实要到位,执法的尺度和力度都要保持一致性。


  四,ESG投资首先是一个科学问题,其次才是个文化问题。ESG所涵盖的3个方面,是3个方面的科学问题:第一个是environmental,环境问题说到底,是一个科学问题。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对环境影响评价、可再生能源、节能建筑等等,最终都是有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第二个是social,比如税收贡献、员工福利、甚至公平正义,每一个方面都是社会科学课题。第三个governance,公司治理的核心是权责分配问题,这是一个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结合的问题。我们只有把ESG投资作为一个科学的概念,才能让ESG投资逐步地深入下去,扩展开来。既然是科学,我们就要努力地向“定量化”的方向发展,而不能总是在这3个方面做定性的描述。只有定量,才能为制度的建设提供依据。如果ESG只是一个文化上的观念,人们终究会忘掉这个名词。


  五,制度建设的目标就是能够将投资人的投资收益目标和社会效益统一起来。通俗地讲,就是要建立一个“好人有好报”的制度。什么叫“好人”?就是这个人做了对社会有良好效果的事。什么叫好报,就是让这个做好事的人赚到钱。经济学里有一个原理,叫做“人对激励有反应”,良好的制度环境是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的充分必要条件,也是形成ESG投资生态的充分必要条件。好的制度就是要让那些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的企业获得高收益,让那些在其生产经营活动中,遵纪守法、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也能够获得优厚的回报。而最差的制度则是将社会责任与投资回报对立起来,就是让遵纪守法、合规经营的企业赚不到钱,甚至亏钱。这样的制度之下,是不可能产生好企业的,也不可能激励ESG投资。在良好的制度环境下,企业的财务目标和ESG目标应该是完全一致的。比如节能减排做的好,说明资源利用效率高,反映在企业的收益表上,应该产生增加利润的结果。但如果一个节能减排工作做得好的企业,其盈利能力反而不如一个做得不好的同类企业,那么就是制度激励机制出了问题,或者制度的执行出了问题。